关注海西公众号

微信采购现货 · 优惠快人一步

全站标签: ABS PE PP PS
12 支持
2 反对

油价新机制利弊共存 灵活调价须有“度”

发布:2013-03-18 16:33   来源:海西塑料交易中心   阅读:252
摘要:据发改委透露,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当中,新方案将更灵活地反映国际市场的变化,防止商家囤油炒作。但灵活的调价机制可能会增加国内油价调整频率和增大输入性通胀
  “计划把周期能够调得更短一些”,“取消22个工作日国际平均油价波动超过4%的调价条件”,“该升就升,该降就降”。这是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6日透露的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开且正式地回应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细节,新机制呼之欲出,业界也对新机制的利与弊展开讨论。
 
  新机制更灵活
 
  张平说,之前的方案存在调价周期太长和不能及时反映国际油价变化的缺陷,新的方案将有针对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邓郁松表示,改革方案缩短调价周期,有利于解决定价机制透明与调价滞后的矛盾,有利于成品油市场的稳定运行,能减少市场的无风险套利行为,保持市场的平稳运行。
 
  邓郁松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可以缩短调价周期到一周,甚至可以每天公布一个最高限价,由企业在最高限价下自主定价。
 
  打击油商囤油
 
  此前发改委也明确表示,22天调价周期的确给了市场投机商充分时间囤油炒作。
 
  以往每次出现成品油调价预期时,为后期套利考虑,市场贸易商往往会出现“囤油”或降价甩货现象,干扰供需基本面对市场的调控。如2010-2011年期间,受“金九银十”需求集中放大影响,再加上人为因素的炒作市场,市场一度 “闹油荒”。
 
  专家表示,变化率是否过4%有明显预期,中间商有充足的时间低买高卖,利润空间很大。然而缩短调价时间和变化率之后,中间商囤货的成本也相应增加。国内油品市场投机者需要对中期国际油价走势有更精准的把握,而考虑到成品油终端消耗等因素,为了降低操作风险,市场投机者将会降低操作力度。
 
  对于炼油企业而言,由于当前国内炼厂每天产品报价都和国际油价波动密切相关,新机制有助于遏制囤货炒作,更有助企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更科学地安排生产。
 
  跟低油价时代说拜拜?
 
  当前业界期待新机制的出台呼声很高。但有分析机构担心,新机制虽有助抑制国内外油价涨跌不一的现象,但也势必会使国内油价调整频率越来越高,按照目前国际油价愈走愈高之势,新机制的实施则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将与低油价时代说拜拜。
 
  有分析师举例,假设调价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同时取消4%变化率,也就是意味着一个自然月大约调整2次油价,一年就有24次,而去年国内油价调整总共也才历经“4涨4跌”。而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大宗商品仍是金融投机最佳选择,预计未来国际油价仍将看涨,并在高位震荡,国内油价必将随之“高攀”,当上调的几率高于下调几率,国内有可能告别低油价时代。
 
  市场分析人士为此议,如可将消费税从价内税改为价外税并适当减少税额,避免油价里的重复征税,适当减少税收在油价的占比,将油价降至消费者可接受水平。
 
  输入性压力增大?
 
  而根据成品油定价机制新方向,未来国内外油价联动将更加紧密,调价频率一旦加快,国内油价可能跟着国际油价出现快涨快跌的现象。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很容易加大,宜设置调控“阀门”。
 
  依据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也提到当国际油价超过130美元时,调价幅度会适度控制。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表示,新改革方向在国际市场正常波动时可以顺利执行。但若因投机因素,国际油价出现不理性飙涨,这一机制可能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影响国内生产生活。因此建议未新机制设置相应的最高或最低调幅限制,避免价格传导过快。
 
  这一做法有先例可循。目前中国台湾成品油定价是每周一调,但考虑到国际油价暴涨暴跌的风险,台湾设立了缓涨机制,油价高企时只跟涨一半的幅度。

注:部分数据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cwy

2013年1月21-25日PS市场一周综述

<<上一篇

2013年1月21-25日ABS市场一周综述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最多可输入100字,您已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