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每当中国经济部分指标数据下降,一些舆论就会冒出唱衰中国发展的论调。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降至中高速,“断档失速”、“增长极限”的观点渐渐流行起来。与过往揣测中国经济崩溃的说法不同的是,这一轮“唱衰中国论”与过去两年外需疲软、资源消费结构调整、楼市萎缩等因素产生共振,加剧了部分人的转型焦虑症。因此,走出这些论调的逻辑误区,消除一些民众的心理误解,对国家长治久安、稳定民心士气显得相当重要。
在2014年底,我们从中再交易网废塑料研究小组撰写的《废塑料行业年度报告中》提到: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种政策和规定,我们可以预见到,明年对废塑料行业从业者环保的“紧箍咒”依旧不会放松,甚至会更加严格,这也就要求目前的从业企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加工生产。而我国目前废塑料行业的状态依旧是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单一加工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少,因而众多的小企业和单一加工企业无法满足环保的要求,必然会被淘汰出去。无形中,强制性的环保法规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加之全球依旧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之下,而废塑料行业相对来说利润比较薄,因此中再交易网废塑料分析人士认为,2015年对于废塑料企业来讲,依旧是难熬的一年。
《报告》所做的结论是客观的,也是真实的,就行业本身的现状一针见血。
《报告》分析,“自2011年以来,废塑料价格同上述三种再生料相同,均成下降趋势,从今年来看,废塑料价格回暖现象并未出现,主要原因首先是目前全球仍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也未能除外,致使全行业都处于一个低谷阶段,产销受阻。除此之外,由于中国加强了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对市场整顿不断,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利润下滑,某些品种产能过剩,导致行业转型。整体来看,今年废塑料市场行情依旧不容乐观。”
现在,我们从中国在2014年总的经济形势下归纳几种现状,以及舆论误导,作为思考,我们来看看废塑料经济的走势与未来。
当下经济的三种误读
2014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7.4%,比上一年增速降了0.3%,为24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舆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担忧,首先源于这个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
事实上,且不说中国7.4%的增速,比起日本(0%)、欧元区(0.9%)、美国(2.4%)的增速仍高一大截。单从基数变大的经济总量看,2014年的7.4%增速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13年7.8%增速的年度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14年经济增量则相当于1996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可见,单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变化,容易产生误读,而类似逻辑也体现在其他的几个经济解读细节中。
第一种误读,是把部分数据的增速下行误解为经济发展的全面低迷。一些声音常常罗列整体投资增速下降、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利润下滑、高档餐饮和奢侈品的消费低迷等下行数据,却有意无意忽略了民间投资、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速高涨、全年装备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利润增长强劲、数码信息产品消费和旅游活动等呈现的良好迹象。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明显超过第二产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为提升,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由此可见,看中国经济,不能盲人摸象,更不能一叶遮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在于主动调整,积极推进结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新常态下的提质增效。目前的经济结构优化趋势是明显的。
第二种误读,是把可控的风险释放误解为系统性风险端倪。近年来,个别房地产商资金链断裂,重化工业中小企业困难,小额贷款公司破产,联保互保等金融产品违约现象频发,银行不良贷款率提升等现象,体现了新常态下去杠杆化、去产能化的艰难进程。这些风险释放整体是可控的,没有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反而呈现了经济向好的重构良效。当下,生物医药、电子商务、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逐步成为市场舞台上的主角。2014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5.88%,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众创空间”现象蓬勃发展。市场反应是最好的经济晴雨表。旧的增长模式必将被摒弃,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注定是新常态的必由之路。这条路曲折却光明。
第三种误读,是把国际的通缩失衡误解为对外贸易极限。中国贸易增速的疲软,部分源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但主要还是源于全球尤其是欧美国家进口需求增长乏力,以及各国竞争性货币贬值,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全球化逆流。即便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2014年中国外贸仍保持稳健的增速,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巩固,尤其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创2008年以来新高。除此之外,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1400亿美元,超过同期我国吸引外资规模2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中国经济正在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引擎,成为全球自由贸易最大的践行者与支持者。
中国再生循环利用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化解
我们把话题回归到我们自己,新常态下的行业经济转型,实质在于增长动力的切换,即不再依靠粗放式的资源耗费,而是向新一轮改革、创新、城镇化、开放与改善民生要新动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 向改革要新动力。中国正在通过改革释放红利来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2013年以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为主的金融改革成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并提出加快财税改革的政策。2014年沪港通实施,民营银行试点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中国金融改革的力度有目共睹,这些金融改革为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并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高端水平升级,必须要强化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目前,大经济环境下,中国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产业、个性化智能制造业、生物医疗及医药产业、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创新产业形态,正在迅速成长为引领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这些创新产业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为中国再生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创新产业正在中国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动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 向新的模式要新动力。中央明确提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以欧美国家约80%的平均城镇化率来看,中国新型城镇化在未来10至15年内还将消化3至4亿人口。据测算,中国新型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能带来7至8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将达40万亿元,这对于基础设施、产业、就业、内需的拉动作用都将呈增长态势。加之现有城镇基础设施的优化、生态环保产业的崛起、中西部产业的纵深发展,我国只要保持目前的政局稳定与政策持续性,未来5至8年内,包括废塑料行业的中国再生循环利用经济总量有望再翻一番。可见,中国再生循环利用经济发展的潜能还远未挖掘殆尽。
经济新常态下,开放的模式本身也会很给力。30多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由点到面,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十八大强调,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创新开放模式,在上海自贸区成功试点之后,包括天津、广东、福建在内的第二批自贸区已经启动。国家的宏观战略也将带动再生循换利用产业经济增长和全面提升,并将拉动废塑料行业经济增长。
2015年全球利好消息明显:美国经济增长将使全球外需回暖,将大大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将有利于中国企业节约成本和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增长。由此看,与其说中国经济出现增长极限的可能,不如说中国经济正处在经历转型阵痛后再次起飞的前夜,正在为更加扎实有力地实现经济长期稳定高质量增长进行修炼,未来的中国再生循环利用经济就像传说中的“凤凰涅槃”所描述的那样,将再度腾飞。
回归常识,更能破解“再生产业萎靡症”
新常态下,使中国再生循换利用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转型机遇期。牢牢抓住这个重要转型机遇期,关键要在纷纷扰扰的复杂舆论氛围中,保持定力,全面认识国情、世情与民情。这就要求我们超越“习惯观念”,用相对全面、均衡的经济数据透视与检查中国废塑发展的健康状态;也要求我们摆脱“片门解读”,避免照本宣科式、不假思索地传播一些片面观点;更要求我们警惕“舆论民粹主义”,不以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状态分析废塑料经济新常态。
环顾我们周围,绝大多数中国人期待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大家希望买房、买车,要求治理空气与水污染,渴求舒适和家居的社区,向往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增长永不枯竭的动力。
当然,中国废塑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还很多。可哪个时期里,“固废”的问题不多呢?哪个时期里,中国废塑料经济的挑战比现在少呢?中国的再生循换利用经济问题是成长的烦恼,是经济整体上行期“如何提升”的难题。而大的经济问题所带来的行业影响则是衰老的困惑,中国废塑料行业面对的难题是经济下行期中“如何提升”的问题。面对唱衰中国的声音,中国废塑人要有自己的政治和经济自信。
早在21世纪初,就有许多西方人说中国银行业已经技术性破产,中国经济硬着陆之说甚嚣尘上。但中国在进行稳健改革的过程中,不仅经济没有衰退,反而保持了高速增长,实现了经济腾飞,西方的唱衰论调不攻自破。稳步前行的中国,完全不必理会唱衰中国的种种论调。包括废塑行业在内的中国再生循换利用产业只要稳住自己的脚步,修炼自己的内功,成长是必然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大踏步地向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